功夫茶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
提到“功夫”老外遙指少林寺,但功夫茶的“功夫”卻與眾不同,且讓我來做一個分解。每當杜鵑花紅之際,雖有野色無盡處,尤喜霧芽含幽香。清晨山姑攜籃,迎著朝霞覓采嫩芽,這是明前採摘綠茶時的一幅美景。所講功夫茶大約都在穀雨後的五月,中午驕陽普照茶園,茶葉有點萎凋,葉子上的露水早已無影無蹤,此時採摘正是時候。采下的茶葉放在竹匾上攤涼,進一步失掉茶葉中的水分,然後進行“搖青”,“搖青”就是讓茶葉死去——活來、活來——死去;上百次的葉邊之間的碰撞,形成獨特的綠葉紅鑲邊;這時,用高溫進行殺青,目的是停止發酵(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半發酵)。然後包揉,目的在揉的過程中將苦、澀等雜味逐漸揮發掉,讓滋味出足。接下來是烘焙,鐵觀音的觀音韻、大紅袍的岩韻、烏崠鳳凰單樅的山韻、白芽奇蘭的空穀幽韻,因為有火神的相助而各顯神韻。功夫茶的香是表現,它的韻才是核心。玩火的功夫將茶的水香在唇齒間彌漫,瞬間滿口生香,這是茶的靈魂激蕩,這才是制茶的真正高手!讓茶走上巔峰的神奇功夫,這為其一,即制茶的功夫;其二,泡茶的技巧,這是另一種功夫。從天天泡茶的工匠到感知每一泡茶的內涵風韻,然後悟出泡茶時與茶交流感應的那種覺悟,按容器大小投入恰到好處的茶量——8克、12克、16克……然後選擇恰到好處的水溫——90度、95度、99.5度……千萬不要懸壺高沖,我們人站在瀑布下會承受不了那種撞擊,同樣茶也承受不了人對它的懸壺高沖;提壺用手腕輕輕的迴旋,讓水流柔柔的滲透到壺中,讓茶感知您這份柔情,它會回報您甘甜的滋味。很多人說:“不苦不澀不叫茶”,錯也!是我們泡茶不當茶才會回饋我們苦澀,所以我們要善待茶,它才會給我們美的感覺;這是中國人對技巧——也稱之為“功夫”的另一種解釋。品茗,雨打芭蕉、花前月下、古琴伴茶、泉澗品茗……這些都是閒情雅致的事,但它需要足夠時間來慢慢品味。喝好茶要有時間,在中國的解釋中時間也就是“功夫”,功夫茶從採摘、製作、泡飲,都是功夫,所以在中國最儒而顯貴的事就是品功夫茶,樂在其中了!制茶的風流人物:在福建安溪鬥茶賽中茶王也許是最風光的,幾萬人簇擁著一台茶王轎,那份榮耀,那麼自我陶醉,就是一片葉子成就的,中國的茶鄉靠一片葉子富裕了,其中不外乎於功夫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