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公事務設備的發展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
近世紀以來,科技發展突飛猛進,造就了辦公室自動化時代的來臨。而整個辦公室自動化設備的發展,可以從工業革命以後,機械化生產替代了人工,企業組織化及辦公室型態也日漸成型開始談起。

機械化帶來的不僅是製造方式的遽變,也包含了產品創造的全新思維,大量生產方式逐漸取代傳統手工業。伴隨而來的是隨著產業的興盛及辦公室的大量需求,辦公室的事務機器也應運而生。而對辦公室的發展影響最大的,首先就是電燈的發明,使夜間有效利用的時間加長;電報機的發明,使溝通的時間與距離大為縮短;打字機的發明,使書寫的時間縮短,且更具效率與美觀;影印機的出現,則使文件的複製及傳遞更為方便;電腦的普及,更促使辦公室自動化時代的來臨。這些科學技術及辦公事務設備的發展,對辦公室效率的提昇貢獻至鉅,對辦公室生態也產生很大的影響。本文即以照明、通訊、事務機器及電腦等四項辦公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來探討其發展過程。

照明的普及

古代的人們藉著火光來作為照明,後來為了方便用松枝製造了火把;接著又想到用盤子裝著動物的油脂,然後加入植物纖維點火燃燒。中國人則是首先發明了蠟燭,後來又有油燈(運用魚油、菜油或煤油)的出現。這樣的照明方式一直沿用到19世紀初,歐洲才有煤氣燈的出現。這期間人們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,直到電力的發明以後才逐漸改觀。

1820年英國人李維(Levis)發明弧型燈,開啟了照明研究的先河。1879年愛迪生(Edison)發現引誘導線圈放電產生火花的電磁波,發明了白熱電燈,從此改變了人類的生活,使黑夜也進入了一片光明,再也不用擔心夜晚的黑幕,也使得辦公室及工廠夜間的工作可以持續,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力。1883年德國籍的猶太人Emil Rathenan獲得了愛迪生電照明系統專利權後,創立了柏林通用電器公司(AGE);1892年美國的Thomson Houston與愛迪生公司合併,成立了美國通用電器公司(GEC),開始大量生產白熱燈泡,這兩家公司均成為當時最富實力的工業化電器公司。到了1908年以後美國人科利吉發明了鎢絲燈泡,此後就被大量引用到商業用途。1938年美國西屋公司(westinghouse)及GEC公司引進日光燈的生產,由於其能源消耗較少、不易發熱及眩光的優點,因此成為爾後辦公室照明的主力。

通訊的發展

早在中國殷商王朝時期,為了抵抗外族入侵,即建立了第一座烽火台,作為通訊的設備。雖然烽火台簡單、迅速,但是卻無法做到有效的溝通。直到1837年英國人摩斯(Samuel Morse)發明電報機,開啟通訊時代的濫觴。其使用「圖點」和「橫線」來代表字母與數字以傳送電報訊息,成為能以耳朵辨別的密碼,可說是全球共通符號的始祖。

1851年英國和法國間舖設了第一條橫跨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電纜,開啟長途通訊時代的來臨。1858年又架設了一條長約1850英里,跨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,從此美國和歐洲便可直接運用電報通訊。而在1860年代,歐洲及美國大多數主要城市都已有了電報網路。1861年一條跨越大陸的電報線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連接起來。1876年美國人貝爾(Alexander Bell)發明了電話,成功地把人的聲音變成電波送出去,使通訊的速度及便利性更為提高;後來愛迪生將貝爾發明的機器加以改良,成了我們所用電話機的雛形。1889年撥號電話被發明;1895年無線電通訊則由義大利人Marconi所發明。1900年代以後,電話的發展也由手搖式逐漸進步到撥盤式;直到1963年以後,按鍵式電話才開始啟用。1982年,AT&T在美國14個城市開放電傳會議(telecommunication)的服務。

1946年,第一個行動電話網誕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。影像電話則早在1964年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中,由通訊界巨擘─AT&T首度展出,唯受限技術與市場要求仍有一段差距。同一時間Motorola開始投入行動電話的發展。1979年  美國貝爾實驗室 ( AT&T Bell Lab.)在芝加哥推出全球第一個蜂窩系統AMPS(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),宣告了無線通訊時代的來臨,此亦為第一代行動電話。1981年北歐國家電信管理部門在瑞典推出NMT (nordic行動電話業務),很快的在挪威、丹麥及芬蘭等國投入運行。

第二代行動電話,則是在1982年歐洲推動的無線通訊系統GSM(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), 直 至 1991年 GSM 系 統 才 正 式 在 市 場 上 推 出。同期,北美推出D-AMPS 和CDMA系統。日本則推出PDC系統。1992年WARC 確定了IMT2000標準,拉開第三代無線通訊(3G)的序幕,此後寬頻網路的架設成為各先進國家的重要建設。隨著3G無線通訊時代的來臨,電話不再只是聲音的溝通,它可以藉由寬頻網路,達到行動數據傳輸、影音多媒體傳輸、無線寬頻上網、行動視訊會議等功能,顛覆了傳統辦公室型態的發展。

事務機器的應用

中國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及宋代發明的印刷術,開啟了文書保存及傳遞的功能,也影響了西洋世界現代文明的發展。工業革命以前,辦公室並不普遍,也仍停留在手工抄寫的年代,直到19世紀後期,大量的新發明及新技術開始衝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,辦公室開始走入「機械化」的趨勢,導引出了辦公事務機器的蓬勃發展。史上第一部申請專利的打字機是在1829年的英國,但直到1873年由英國Remington公司以大量製造方式,推出了第一部商用打字機,打字機才開始逐漸普及於每一個辦公室,也宣告了文書處理由手工進入機械化的時代來臨。

1914年美國CTR公司成立;1924年改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(IBM) ,開始生產商用事務機器,成為全球知名的藍色巨人。而歐洲則是由成立於1908年的義大利Olivetti公司獨領風騷,其系列打字機幾乎普及於廿世紀前半期的歐洲地區辦公室。電子打字機則是於1920年被發明。

1938年美國人卡爾遜(Carlson)發明了影印機,展現出人類第一張全錄複本,是為辦公室革命的重大發明,改變了傳統辦公室油印文件複製的方式。1959年全世界第一部商用影印機Xerox 914上市,它是第一部全錄影印(xerographic)的自動化影印機,每秒可影印7張文件,使得全錄(Xerox)成為影印機的代名詞,也開啟辦公室檔案管理及傳遞的效率化。1973年,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頒布GI規格的傳真機,傳送時間約6分鐘;1980年傳真機正式被作為商業用途,使商業文書的傳送由文字電傳進步到圖文傳真。1990年代以後彩色影印機及數位影印機相繼問世,其複合功能更能適用自動化辦公室的需求。

電腦的普及

廿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可說是電腦這個產物,其對現代人的影響也可說是開曠古未有之奇,對辦公室自動化具有絕對性的貢獻。1820年英國人湯瑪士(Thomas)發明齒輪式計算機,開啟計算機在辦公室使用的先河。1889 年美國Herman Hollerith 的電動製表機被用於 1890年的全國人口資料普查,首次採用卡貯存資料,然後注入機器內編譯結果。1944年世界第一部超大型電動計算機器,是由哈佛大學的H. Aiken所完成的「ASCC Mark I」。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成功研製了世界第一部完全能用的電腦「Eniac」。1948年美國貝爾公司成功地研發出半導體(semi-conductors);1949年電晶體(transistors)問世,對日後電腦產業的發展影響深遠。

1954年「IBM-650」 第一代商用電腦問世,共銷售1800台,從而成為50年代末期世界上傳播最廣的電腦。1959年第二代電腦,IBM小型數據處理機「IBM-401」上市;1964年以後,IBM「System-360」上市,電腦開始運用到辦公室。1971年英特爾(Intel)開發完成第一個微處理晶片「4004」,宣告積體電子時代新紀元的來臨,計算機體積開始縮小;口袋型計算機出現;被公認是首部個人電腦的「Kenbak-1」也於1971年推出。1973年Intel開發完成8位元的微處理器,帶動個人電腦開始發展;1974年全錄公司的Palo Alto計算機研究中心,設計出了第一部有視窗及滑鼠的個人電腦「Alto」,對爾後的PC發展影響深遠,造就了蘋果電腦(Apple)的崛起及微軟(Microsoft)的視窗霸主基業。1975年IBM發表第一部雷射印表機。

1976年,一位年輕的電腦專家Steve Wozniak設計了「Apple Ι」,隨後又於1977年與Steve Jobs創立蘋果電腦公司,推出「AppleⅡ」,引爆了個人電腦時代的來臨;1984年更發表「Macintosh」電腦,其人性化的圖形介面及滑鼠操作吸引了許多忠實的蘋果迷。1981年IBM 急起直追,「PC 5150」正式誕生,它是第一個採用開放式架構(open architecture)的產品,使用Intel的「8088」微處理器及自行開發的PC-DOS作業系統。迅速讓PC這個原本是具有商業色彩的產品名稱,變成資訊科技生活的同義詞。1983年其推出「PC-XT」,是PC史上首次將硬碟納入標準配備;1984年IBM再推出功能強大的16位元個人電腦「PC-AT 」,開始使用Intel的「80286」微處理器及微軟「MS-DOS」作業系統。PC-AT的規格成為往後電腦業者的標準,獨領風騷將近十年,建立了IBM個人電腦霸主的地位。大量IBM相容電腦的兢相推出,也使個人電腦開始大量普及於辦公室。1985年微軟推出「Windows 1.0」作業系統,為PC首次的圖形介面作業系統;1990年「Windows 3.0」推出後才開始支援滑鼠輸入,而微軟也將其應用軟體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等整合為「Office」套裝軟體出售。

1992年IBM第一款筆記型電腦「ThinkPad 700」上市,在短短的幾年之間,IBM ThinkPad襲捲市場。1993年Intel推出「Pentium」微處理器,個人電腦開始以十倍速的高速發展。同年微軟「Windows 3.1」推出,PC才開始支援CD-ROM;到了1998年初,DVD-ROM出現,儲存容量更大更多,而CD-ROM更早已成為PC的標準配備。1994年網際網路(Internet)逐漸普及,瀏覽器Netscape採開放版權方式,吸引大量消費者使用,網路的發展,促使人類社會在傳播、文化、資訊流通……等產生革命性的改變。
 
1995年微軟推出新作業系統「Windows 95」,為PC有史以來整合圖形介面最成功的作業系統。1997年Intel推出「PentiumⅡ」;1998年IBM邁入液晶顯示器市場;2000年Intel推出「Pentium 4」,為Intel第一顆64bit設計的CPU,時脈達1.5GHz以上;2001年微軟推出最新作業系統「Windows XP」,使個人電腦的多媒體效能更為提昇。

辦公室自動化時代的來臨

1980年代以後,電腦與通訊的整合突飛猛進,宣告辦公室自動化時代的來臨,使工作效率大幅提昇;而在建築上,則發展出智慧型大樓(intelligent building),整合了建築設備自動化(BA)、辦公室自動化(OA)與通訊系統自動化(CA)。BA設備包括安全系統、門禁系統、自動照明及空調、網路、高架地板等。OA辦公設備,則涵蓋家具、網路、傳真機、文字資料處理、電腦輔助設計等。CA通訊系統包含如衛星傳訊、電傳會議、電子郵件、數位電話、電傳視訊系統、資料庫、光纖網路等。1990年代以後,個人電腦普及,聲音、文字、數據、影像資訊等系統在網際網路的傳遞下更為通暢,2000年代以後,寬頻網路的普及,對整合辦公環境形成另一波的衝擊。

參考文獻

Jude, Graf Klein,1982,The Office Book,Facts on File, Inc.,New York
Brigitte Rothlein著,朱章才 譯,2000,科技革命,麥田出版社,台北
http://www.computerhistory.org/timeline
http://www.computer.org/history
http://www.ibm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