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分為三”看“診療疾病”

将本文分享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作者: 《北京同仁堂(英國)》王以勝教授

中醫學、西醫學由於理論體系不同,臨牀診斷、治療疾病的思維方法不同,雖然研究的對像都是人,但是二者不完全等同。

由於以勝是學醫行醫十幾年後,1978年直接從地市級醫院腫瘤科參加全國文化統考即國家“高考”,進入大學深造,讀五年中醫本科,不僅僅是為了文憑、學位證書和就業,更主要是為了增加知識和技術,是帶著過去臨牀遇到的問題求學,所以讀大學時除了認真學習全部中醫課程外,也認真學習過全部西醫課程,包括人體解剖學、生理性、病理學、西醫診斷學、傳染病學、放射醫學、藥理學、藥物化學、西醫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兒科等所有當時西醫大學所開的課程,對中醫學西醫學都有認識。 八綱辨證 辨證論治

以勝經常想,為什麼中醫在診治疾病時要用“八綱辨證”?這八綱就是陰、陽;表、裡;虛、實;寒、熱。這是中醫認識疾病、診斷治療疾病時,指導臨牀“思維”的八字提綱,所以叫做“八綱辨證”。其中, “陰、陽”,是總綱,這是“一分為二”; 其餘三組六綱,是要求醫生要清楚發病的病位有表(皮膚、肌肉、筋骨、血脈),有裡(經絡、臟腑);病證的性質有寒有熱;邪正的盛衰,有虛(正氣虛弱)有實(邪氣強盛)。以勝認為,這就是“一分為三”看世界的“思維”方法。

這三組六個方面或獨立存在,或交叉同時存在。於是就會演變出不同的證型。就像“撒網”一樣“綱舉目張”,在這張“辨證論治”的網上,有許許多多的證型就好像那許許多多的“網眼”,清清楚楚地告訴中醫同仁,不同的證型要用不同的治療方法:或“正治”或“反治”,或“同病異治”或“異病同治”,總而言之,一定要“辨證論治”!

為什麼看病難 看病貴 如果將中、西醫對比,就會發現:在“基礎理論”和“臨牀應用”之間,中醫就靠醫生“一個腦袋、三個手指”為“中介”,靠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四診合參,而後辨證論治,拿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,而且主張預防為主、治療為輔;而“西醫學”有龐大的“技術中介”支持(那麼多現代化設備、醫療器械用於診斷、治療);導致“看病難看病貴”現象絕非偶然。這是個需要認真探討的世界性難題。

在世界所有科學之中,醫學是最具有和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制度、國度、人種密切相關的科學,同時也是最應當超越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制度、國度、人種而惠及全人類的科學。但是,中醫學、特別是西醫學在許多政治的、經濟的、社會的、集團的、個人的利益限制和驅動下,使醫學不能真正大公無私地發展,導致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成為世界性難題,這是人類的不幸和愚昧,更是中老年人的麻煩事。

西醫重視局部 中醫天人合一

西醫學源於西方的“競爭”文化,強調“利益和金錢”;以“還原論”看待人體和生命,把人當作“機器”來“修理”或“更換零件”;用“對抗手段”進行治療,重視局部而忽視整體,以消滅病因病菌為目標。如果不學習和採納中醫學知識,西醫學最終會導致西方的醫療保健模式因為經濟崩潰而瓦解。

中醫學是根據中國哲學“天人合一”、“五運六氣”學說、按照“陰陽五行”理論、以經絡臟腑學說為基礎、通過“望聞問切”四診合參、而後“辨證論治”,運用自然方法使機體恢復“陰陽氣血”平衡的“綜合藝術”。中醫學源於中國“和”文化,主張“天人合一”整體論,以人為本,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,受自然影響,診斷治療時注意“因人、因地、因時”辨證論治,以恢復機體“陰陽氣血”平衡為目標。中醫學始終與人類和自然共生存。將來中醫學借鑒包括西醫學在內的世界各先進醫學知識和技術,古為今用,洋為中用,中醫學可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,為全人類的健康長壽服務。

作者簡介

王以勝教授當過赤腳醫生,1971年從濟南部隊轉到市級醫院後搞腫瘤防治。 1978年從醫院考入河南中醫學院讀5年本科,獲學士學位。並任校學生會主席4年。組織同學編寫出版《中醫字典》。讀大學時發表對《內經》研討文章。 1987年任中國援外醫療隊主治中醫師,在非洲贊比亞行醫2年多。 1992年任焦作中醫藥學校教學校長。主編出版《針灸推拿學》,《臨床疾病心理學》等3部著作。 1993年晉副主任中醫師。 1995年任焦作市中醫院院長。 1999年晉主任中醫師,應邀公派赴英國倫敦《北京同仁堂》坐堂行醫。 2008年過60歲退休後,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養生保健知識,倡導運用“一分為三看世界”思維方法論。 2010年4月重回“北京同仁堂(

Copyright © 2009 - 2013 歐華綜覽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Visitor Number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