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巷:水鄉人家的小城之春

  • 作者:
  • 來源:

\
由田壯壯執導的電影《小城之春》把主要拍攝地點選在了蘇州西南的東山鎮陸巷,位於太湖之濱的一個小村莊。這一帶頗受電影導演們青睞,張藝謀的《搖啊搖,搖到外婆橋》、李少紅的《紅粉》等影片的外景地都距此不遠。
\

陸巷是蘇州吳中東山鎮的一個小村子,位於太湖邊,背山面湖,是一座明清廳堂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。現尚保留著明代建築數十處,清代建築則比比皆是。面積達上萬平方米。規模如此龐大,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在江南一帶實屬罕見。陸巷因村中有六條直達太湖的巷弄而得名。

陸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間宰相王鏊的故里,王鏊曾連捷解元、會元、探花,其門人唐伯虎稱他為“海內文章第一,山中宰相無雙”。王鏊母親姓陸,其村因此得名。
 
該古村位於山塢之中,背靠莫厘峰,面向太湖,東有寒穀山、西有箭壺,今稱鞏俐島,同太湖西山遙遙相望、依山傍水,風景秀麗,村內保存的明清古建築有三十多幢,面積達上萬平方米。村民依山而居,村中築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。走進長長的巷子,幽幽的長弄,仿佛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。
 
順著王鍳故居往後山走是滿山遍野的桔林,這裏就是《桔子紅了》的拍攝地。

電影鏈結:《小城之春》

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城裏,鄉紳戴禮言和他的一家—太太玉紋、妹妹戴秀、老僕老黃,面對著戰後家宅破滅的局面。

太太覺得生活無聊,與丈夫分床而居;小妹覺得未來無量,要走出小城;戴禮言則身心疲憊,自覺無力振興家業。

戴禮言的舊友章志忱從上海來訪,不料玉紋正是他的戰前情人,故事於是微妙展開,忠信仁義與愛, 剪不斷,理還亂,戴禮言企圖以藥了斷,志忱離開小城,戴秀長大成人,玉紋仍在繡花……

一切都發乎情,止乎理……

小城黯啞的城牆垛子,臥在乍暖還寒的季節。一夫,一妻,一妹,一客,再加上個老僕和幾隻待客的雞,五個人一個大院,幾天的時間……

在這樣一個時間空間凝固的處境裏,一個舊人突然出現。他是夫的好友,是妻曾經的情人,是妹心中的愛人。他們眼神的閃爍,心頭的顫動,一波波細膩的情感波瀾堆積成了那一年的“小城之春”。

五十多年前的一部黑白老電影一直感動著田壯壯,心氣極高的他終於把它重拍。那個歲月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感情已是那麼的真誠、理智、健康、真實。而在今天,芸芸眾生面對自己的感情能夠更真誠、更理智、更健康、也更真實嗎?

銀幕上是20世紀40年代,一座南方小城,衰敗的宅院,平平淡淡的故事。雖然是早春,桃花蓓蕾已綻,柳絲也抽出綠芽,但空氣裏卻還彌漫著殘冬的寒冷,古舊的城牆外望去仍是枯樹荒草,微波不興的湖水也是冷冷的,看上去讓人心生淒涼。本來還想,在這個季節裏去看《小城之春》大概有些不合時宜,不過看後方才覺得,早春和初冬的感覺竟是相去不遠的。

小城本來是平靜的,很多年來都是這樣。因戰火而家道中落的戴家,只剩下了久病的少爺戴禮言和太太周玉紋,相敬卻又漠然地過著平淡日子,每天早晨,僕人老黃都要打開大門,把藥渣倒在外面,忽然有一個早晨,禮言發現,園子裏似乎有了春天的氣息,而玉紋一如既往地起床梳洗,拿起針線在窗下繡花。

就在這個時候,每個人都聽到了敲門聲,一個人的突然到訪打破了這座宅院的平靜生活。章志忱來了,他是禮言闊別八年的老友,卻也是玉紋的舊日情人。

於是微風乍起,小城的春天也和往年有了些不同……

最終,每個人都決定認命了,志忱隻身離開,禮言和玉紋都沒有去送他,小城重回寂寥,儘管春色依舊。

玉紋又拾起針線繃子,回到窗下繡花,只是在聽到遠遠傳來的火車汽笛聲時,她修長的手指不自覺地停頓了一下。

任是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于斷井頹垣。

姑蘇城外的水鄉,在影片中隱隱約約地透露著一點春天的氣息。

一個發生於五十年前的故事,一個隱忍而淡的愛情的痕跡,早已隨風飄散。如今的水鄉,遊客們在尋找著一個關於田園生活的夢想,黃昏時刻點亮的燈籠,一切都彌漫著水鄉特有的氤氳,一段陳年的愛情,一點兒愁緒,都在吳儂軟語中消散……

特產 碧螺春蝦仁是東山特有的名肴。碧螺春與鮮蝦仁同炒。但是現已鮮能吃到;據說吳越春秋時,太湖就盛產銀魚,清康熙年間被列為貢品,與梅鱭魚.白蝦被列為“太湖三寶”;陸巷的後山漫山遍野都是橘樹。這裏是拍《橘子紅了》的主要外景地。陸巷的橘子個頭雖小但十分飽滿,色澤紅潤,汁多而甜。